其中组件分成普通单晶、普通多晶、高效单晶、高效多晶4个类型,普通单晶组件报价介于每瓦2.92~3.36元,普通多晶2.72~3.11元,高效单晶3.05~3.51元,高效多晶2.70~3.20元。
这导致了全球预测的重大变化,分析师们纷纷提高对未来六年中国新增装机量的预测,这将反过来影响全球预期GTM预测,2017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将增长9%,增长约85.4吉瓦,而2016年总计新增装机量为78吉瓦。
相反地,GTM预测,2017年美国市场的收缩幅度将超过10%。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太阳能部署的新浪潮,印度太阳能光伏市场翻番,电力采购协议价格下滑。近日,美国市场调研机构GTM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太阳能需求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太阳能需求集中在四大市场,即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有意思的是,预计在日本、德国和英国出现的增长减缓,有望由墨西哥、法国、澳大利亚和一些中东国家的需求增长来平衡。这导致了全球预测的重大变化,分析师们纷纷提高对未来六年中国新增装机量的预测,这将反过来影响全球预期。
相比此前预测的2017年市场紧缩7%,GTM现在预测市场将增长9.4%。印度将在2017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太阳能市场。引导各地做好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勘察和建筑利用条件调查,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
截至2015年底,北方采暖地区共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是国务院下达任务目标的1.4倍,节能改造惠及超过1500万户居民,老旧住宅舒适度明显改善,年可节约650万吨标准煤。十三五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提升,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大幅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农村建筑节能实现新突破,使我国建筑总体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建筑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建筑领域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结合建筑法、节约能源法修订,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制度、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组织实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在部科技计划项目中安排技术研发项目及示范工程项目上百个,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深入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能耗信息公示机制。加强政策创新,进一步发挥好政府的行政约束与引导作用。
实施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提升行动。鼓励政府投资的农村公共建筑、各类示范村镇农房建设项目率先执行节能及绿色建设标准、导则。专栏7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部分标准编制计划建筑节能标准。积极搭建市场服务平台,实现建筑领域节能和绿色建筑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融资及技术能力的有效连接。
创新改造投融资机制,研究探索建筑加层、扩展面积、委托物业服务及公共设施租赁等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改造的利益分配机制。不断完善覆盖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配套制度,落实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引导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出台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地方法规。(二)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改善居住生活条件需求强烈,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模式亟待转型升级,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面临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潜力巨大,同时困难和挑战也比较突出。
促进人民群众从被动到积极主动参与的角色转变,以能源资源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体验到发展成果,逐步形成全民共建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根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需求,适时制修订相关设计、施工、验收、检测、评价、改造等工程建设标准。
有条件地区适当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及重点功能区内新建建筑中高性能绿色建筑建设比例。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
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引导能源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寻找有改造潜力和改造意愿建筑业主,采取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方式投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现运行管理专业化、节能改造市场化、能效提升最大化,带动全国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专栏6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重点工程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在末端用能负荷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建设区域可再生能源站。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及产品从被动跟随到自主创新。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开展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推进产业链整体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标准化、工程化、产业化。
引导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运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工作出发点,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促进绿色建筑全面发展为工作主线,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完善法规、策、标准、技术、市场、产业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改善建筑居住环境品质,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东、深圳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推广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从发展挑战看,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窗口期,建筑总量仍将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主要依托建筑提供服务场所的第三产业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处于提升期,对居住舒适度及环境健康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大量新型用能设备进入家庭,对做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工程中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全国城镇新增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2亿平方米以上。
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质量。十二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共确定46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100个示范县和8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省级示范,实施398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683兆瓦。完善适合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路线,并积极开展试验。十二五时期,在33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开展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对9000余栋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在233个高等院校、44个医院和19个科研院所开展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及节能改造试点,确定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11个,实施改造面积4864万平方米,带动全国实施改造面积1.1亿平方米。
总结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施工及材料、产品支撑体系。专栏4 绿色建筑发展重点工程绿色建筑倍增计划。
积极采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农房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完善和提高绿色建筑标准,完善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制定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老旧小区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加强市场体制创新,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自主性,鼓励创新市场化推进模式,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逐步强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在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约束作用。建立并完善建筑能耗数据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标准国际合作,积极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并加快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内标准。加强建筑节能材料、部品、产品的质量管理。
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加强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管理,逐步加大城市级平台建设力度。
推动重点地区、重点城市及重点建筑类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建设,力争使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实现倍增,到2020年,全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5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三)稳步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
绿色建筑质量提升行动。全国城镇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